7月份签证配额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如何为收集新涨规费而采取非凡和法律可疑的步骤

- 李亚伦律师 12

现在”更新7月份签证配额“的细节已明朗化,纽约时报7月6日报导,移民官员说,德州和尼布拉斯加服务中心的员工在6月30日和7月1日那个周未加班,在7月2日(星期一)前的48小时内审理了两万五千个职业移民案件。报纸也报导有一些案件,他们的联邦调查局(FBI)背景调查没有全部处理完毕,但移民局在确定他们的背景调查将在短期内完成,就先批准了。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这种行为让人联想起克林顿政府当政期间,入籍申请不需完成背景调查,导致共和党一片哗然说有犯罪背景的人已被批准入籍。九一一以后,移民服务局的这种行为更是不该,因为没有完成背景调查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 大约有百分之十的调整身分案件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推说是因为联邦调查局的背景调查没有完成,并对追查者一贯回答“一但联邦调查局的背景调查完成,就会审理案件。服务局无法掌握联邦调查局所需调查时间”。有些背景调查没有完成,申请人试图用各种途径祈求移民局批准他们案件长达四年之久。所以我们很难了解,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突然批准那些联邦调查局背景调查还未完成的案件。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也透露,自2000年以来,因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处理案件缓慢,共有182,694个职业签证名额未被使用。 也就是法条规定每年可批准140,000个名额,而移民局在这七年平均每年只审理完成113,901个案件,即每月审理完成9,492个案件。国务院公布的资料数字也和此批准案件的速率一致,在其2007年7月2日给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通知”授权职业案件“ 把公民及移民服务局6月和7月初要求的签证配额和今年会计年度前8个月要求的66,425配额相比,即每月8,303个案件。移民局为了要完成足够的案件,以便国务院能突然的说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在过去这一个月为减少积压案件的努力已用完了大约六万个职业移民名额是个奇迹,尤其纽约时报文章上说,这个奇迹归功于服务中心在最后的一个周末加班并削减安全调查的结果。

这篇文章还说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官员对国务院的行为感到惊奇,他们已经完成足以批准六万个签证配额,并立刻通知国务院。 它也引述了其国内政治主任迈克叶兹(Michael Aytes)的话,阐明移民局早有多余足够的案件,且预期将及时用完签证配额。 若第一个声明是正确地引述的,那在法律上而言是不正确的,因为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先前和国务院联系,及在签证配额表公布时,那时那些案件还未批准,因为依法案件要所有步骤完成,包括背景调查才可批准。 第二个叶兹主任的声明是毫不相关的,因为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手上持有的移民案件数字,对签证配额表没有冲突,因为国务院只在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完成案件并申请签证配额时,才分配签证配额 。因而,即使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有两百万个职业移民案件,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没有完成审理并向国务院申请签证配额,国务院仍然有签证配额的可能。

另外,即使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有足够的案件并准备及时在此会计年度中批准,为什么要在仓促中批准这么多案件,尤其政府的会计年度到9月30日才截止?其他年度,移民服务局总是欢迎当事人申请调整身分(I-485)收取申请费。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仓促地在6月底前用完配额,我们只能视为他们不想让申请人在7月30日涨价之前递件。因为一个典型一家四口的规费将从1,605美元涨到4,105美元,增加了2,500美元或百分之两百二十五(255%)。(请参见我们的文章,“金钱是否为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让国务院史无前例地「更新」 7月份签证配额表的原因?”。笔者推测,此差额至少为两亿五千万美元。

看来现以成丑闻的余波会继续延续,我们只能希望移民局合理地扭转乾坤,要不然情况将更加丑恶,受到更多的指责。


1本文作者有26年的移民法经验,律师事务所设在纽约市。于1977年在克利夫兰-马歇尔法学院得到最佳法律写作的 Sidney A. Levine奖,并在许多族裔报纸投稿刊登移民专栏,如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巴基斯坦之声,Muhasha 和 OCS 日文报。他曾在民事法庭以移民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并在1985年因保护人权受到台湾政府的表扬。他的文章" 布希总统临时工人计画与相关待审立法之分析“是著名移民刊物出版社-Interpreter Releases在美国移民律师协会2004年年会上的头条文章,还有他以从未被任何法庭裁决过的法律问题在第二巡回上诉法庭以”首地国际公司对抗移民局”胜诉,并成功地挑战移民局40多年来根据模糊的标准撤销已经批准的移民签证申请的政策。可惜,由于执政党在2004年的情报改革法案特别针对首地国际公司案件,使它作为先例的价值为期不久。

2 此文章2007年李亚伦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以上提供资料乃属一般性质,可能不适用于个案实情或情况,此资料不该解释为法律 建议,亦不属李亚伦律师事务所职务,也无因此建立律师与客户的关系。
2003-2012 年李亚伦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